摘要: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技术是推动当今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一种新兴信息技术。本文从BIM的定义、特点、政策导向、服务于造价咨询领域的优势等方面切入,重点探讨了BIM技术在装饰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科学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BIM、装饰工程、造价、应用、局限
1.导言
BIM技术是当今建筑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BIM广泛应用于建设工程各个领域,贯穿于建设全寿命周期,功能强大,是建筑业改革的中坚力量。随着BIM在工程造价领域中的不断研发应用,BIM造价软件和BIM计价思潮应运而生。BIM技术给工程造价领域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
2.BIM技术概述
2.1 BIM的定义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住建部2016年12月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中定义,BIM是全寿命期工程项目或其组成部分物理特征、功能特性及管理要素的共享数字化表达,包含工程项目全寿命期中一个或多个阶段的多个任务信息模型及相关的共性模型元素和信息,并可在项目全寿命期各个阶段、各个任务和各个相关方之间共享和应用。
2.2 BIM技术的重要特点
(1)可视化。将传统二维图纸转化为3D模型。所见即所得,打破专业技术壁垒。
(2)模拟性。模拟推演建筑建设全过程。
(3)协调性。协调参建各方的建设行为,协调协调各专业施工空间上的碰撞和流水上的干扰。
(4)优化性。通过模拟建筑物在各种变化前后的预期结果,管理者权衡比对,遴选出优胜方案,达到设计、效果、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的组合最优。
3.BIM技术服务于造价咨询领域的优势
3.1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潜存的主要问题
(1)信息横向沟通孤岛化导致各自为政,难以实现管理协同。现行工程造价管理大多采用传统的职业分块管理模式,缺乏造价综合管理意识。造价管理涉及众多单位,各单位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职业判断和行为,缺乏统一认同的协作平台和系统的管理模式,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协同管理。
(2)信息纵向传递碎片化造成资源割裂,难以实现整合共享。建设全寿命周期内,造价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估算、概算、预算、招标控制价、商务标、结算及其审核、决算等,分别由不同单位和人员编制。各类造价数据相对零碎、孤立,没有基于项目本身形成特有的关联,信息资源散落又缺乏关联,整合共享几乎不可能。
(3)信息内容表达静态化致使数据流失,难以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传统模式下,不管哪个阶段、哪个单位,提供的造价信息其内容表达和描述都是仅针对于某个特定时点、特定身份的静态信息。上一条信息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无法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到下一条信息中去,缺失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延续性。
3.2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咨询领域中的优势
(1)精确化计量,提高造价管理准确性和效益。BIM模型达到一定精度,其自带的实体工作量较传统手工计量的工作量更接近于实际工作量。造价人员完全可以利用其数据从繁琐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其它更有价值的造价管理工作,提高综合效益。
(2)可视化管理,提升造价分析和控制水平。BIM3D动画渲染,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所见即所得”。在设计和变更时进行碰撞检查并优化线管排布,减少施工中的错误损失和返工可能,有效控制造价。
(3)系统化协同,打破造价信息传递壁垒。BIM实际上建立了一个动态大数据库和一个各方共享系统平台,打破了职业壁垒,整合了信息资源。让造价管理中参建各方的沟通、协同、互动更高效、更具价值。
4.BIM技术在装饰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装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一直是建筑业造价管理中难点。相比于一般的土建、市政类项目,装饰工程特别是大型项目中的材料种类五花八门,工序工艺纷繁复杂,价格水平参差不齐。BIM造价管理模式能让管理者从传统模式的疲于识图、重复计算和频繁审核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装饰工程的精细化造价管理上。
4.1 装饰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的亮点
(1)最真实的设计。装饰设计基于建筑结构设计而完成。但目前很多装饰设计往往得不到精准的“建筑竣工图”,而通常是基于最末版“建筑设计图”来设计装饰,从而在设计阶段某些错误就已经存在。目前很多设计单位运用机器人扫描得到施工现场点云模型,再转化为现场建筑BIM,再在BIM基础上进行设计,避免了很多根源上的错误。
(2)最精确的算量。装饰工程上各种球面弧度等的异形构件工程量,运用传统手段往往无法准确计量,BIM模型自带的各种几何信息,对于此类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已广泛运用于装饰幕墙。
(3)最节约的选型。装饰项目往往投入较多资金用于样板房的搭建以供决策者选型,不满意则还需拆除重建。BIM的可视化功能特征可以很快呈现出完工效果以供选择,大量减少成本投入。
4.2 BIM技术在施工招标阶段的应用
装饰工程施工招标阶段,由于专业子目繁多,人工计价耗时耗力,利用BIM技术可快速自动统计工程量和编制工程量清单。但现行工程招投标机制下,BIM招标目前的普及程度不高,故此仅作理论探讨。
现行工程招标模式下,无论是招标人还是投标人,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计算工程量上。基于BIM的招标机制,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招标人或编标单位可以根据BIM模型快速准确地调取所需的工程信息,然后根据具体的项目特征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有效避免工程量计算错误、清单缺项等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阶段因工程量问题引起的造价控制风险。出售招标文件的同时,招标人将BIM模型和工程量清单一起发给意向投标人,确保设计信息传递的延续和完整,方便投标人投标。投标人根据BIM模型,快速获取准确的工程信息,迅速核实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的精确性,从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投标策略和投标方案的制定上。
4.3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1)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相比于传统的2D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基于BIM的会审和交底将是在3D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的,使各方沟通变得简单,极大提高造价管理效率。
(2)多算对比分析。对于业主或其聘用的咨询机构而言,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任一流水段上工程信息的快速获取,进行标底价、中标价、施工合同、计划与实际完成工程量、分项单价与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高效分析项目的不平衡报价、项目投资进度情况、工程造价是否超标等问题,从而对项目造价风险有效管控。对施工单位而言,通过BIM5D平台,建立中标价、成本价、材料价等多算对比,实时成本动态管理;借助BIM模型中装饰材料数据库信息,合理控制材料用量,选择合适材料价格,真正实现限额领料,实时把握工程成本信息。
(3)工程变更和签证管理。BIM5D平台中,业主或其聘用的咨询机构可以在模型上进行模拟变更,得出预期变更效果、变更工程量,从而预算出变更造价和工期,为项目变更决策做数据支持。当变更和签证的程序手续履行完毕后,所涉及的工程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到BIM5D平台信息数据库中,包括变更前后图纸、现场照片、指令单、签证单等,进而参建各方能对变更签证管理进行实时监控。
(4)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BIM模型信息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工程中发生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模型中体现并更新与共享。因此,与传统的工程计量支付中逐层审批、反复计算、耗时耗力的模式不同,BIM5D的工程计量结果几乎是在瞬间完成,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且争议较少。BIM5D平台中,由于3D模型与进度和造价相关联,管理者很容易通过设定某一时间段(如月度、季度等)、某施工标段,让软件自动分析汇总该时间段、该施工标段的实际完成工程量,并形成进度造价文件,为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工资提供技术支持。
4.4 BIM技术在竣工结算阶段的应用
利用BIM5D平台,可以快速计算统计初步工程造价,给竣工结算提供基础依据,提高结算工作效率。同时,在BIM5D平台可以随时查看3D变更模型,直接调用变更前后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对建筑装饰构件或隐蔽工程进行剖面分析,避免结算时描述不清楚导致对账难度增加,减少结算各方分歧扯皮的产生,加快结算和审核进度。
5.BIM技术在装饰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局限性分析
作为一项新兴信息技术,BIM技术在装饰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通过一定程度的具体实践,结合业内众多单位的交流,笔者发现,受限于目前的计算机软件水平,BIM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研发成本不低。国内很多公司在积极的研发高精度BIM模型算量,如鲁班、广联达、斯维尔、新点比目云等。上述BIM算量软件是在Revit(一款国外绘图软件)基础上做插件或者简单的三维算量软件。Revit建模能力较国产软件强,不过使用复杂,对于中国标准规范的支持、结构专业计算和施工图方面难以深入地应用起来,且复杂异形构件的搭建还需要其他软件的介入。模型绘制到一定精度时,运用模型计算工程量,理论上来说这是最准确的,但实际上要建到这样的细度需要花费的成本非常高,需要我们在成本和精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国产BIM算量软件建模能力尚弱。国产BIM算量软件虽然较Revit更符合国内现行的工程量计算规范,但建模能力弱、可视化程度低。即便是目前较先进的软件也未能将所有建筑工程中的工作量以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地基处理及边坡支护工程中除混凝土梁板等构件外的其他部分、清单中以“系统”和“项”为计量单位的工作量(各专业系统调试)等等。
(3)3D模型与造价尚未完美结合。目前已经有部分大型地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搭建符合自身公司管理需要的BIM管理平台,编制企业级的工程量清单编码、搭建企业BIM构件模型,用于建筑项目造价管理。但是,BIM与造价结合成熟的产品不多,且成本投入相当大,目前难以全国推广。
6.结语
目前BIM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BIM技术在装饰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局限还有待解决。随着BIM应用环境的逐渐成熟,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每一位造价管理者都应该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进一步探究BIM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从而为全面提高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